仲景药物学:桃仁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种子。性平,味苦。归心、肝、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1.活血化瘀

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治瘀血在少腹,鳖甲煎丸治瘀血在胁下,大黄牡丹皮汤治血热互结在大肠,桂枝茯苓丸治癥痼,下瘀血汤治瘀血在脐下。瘀血在不同的部位,仲景制以不同的方剂,方中皆用桃仁,取其活血化瘀之用。《备急千金要方》苇茎汤以之配苡仁、冬瓜仁治肺痈,《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还有《傅青主女科》生化汤、《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等,方中用桃仁皆是取其善泄血滞、行瘀通经的作用。所以,《本草思辨录》谓:“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证之临床,凡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用之莫不相宜。

2.润肠通便

《药品化义》谓:“桃仁,体润能滋肠燥”、“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有开结通滞之力。”因此,《脾胃论》、《沈氏尊生》润肠丸,均以其配火麻仁润燥滑肠,治肠燥便秘。《珍珠囊药性赋》亦用其“通润大便”。《汤液本草》更以其配松子仁治老人虚性便秘。还有《圣济总录》用桃仁同吴茱萸、盐炒后,只以桃仁空腹服,治“大便不快”,诸家临床实践,皆证明桃仁有润肠通便之功用。后人亦常用其润燥滑肠,治血燥便秘。

此外,桃仁尚有止咳平喘之功。《别录》谓桃仁能“止咳逆上气”。《圣济总录》双仁丸,以其配杏仁以增强止咳之功。还有《食医心镜》以桃仁和粳米煮粥食,治上气咳嗽、气喘,皆说明桃仁有止咳平喘之功。

用量用法:

仲景用桃仁计8方,注明药量者7方,注明炮制者3方。

1.用量

最大50枚,最小2分,中等剂量20个。观仲景用桃仁,凡急证下焦蓄血,或肠胃燥结瘀血,癌肿或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作破血逐瘀,以桃仁为主者,用量较大。若正气较衰,而有瘀血的患者,以缓下或攻补兼施用,量较小。今人临床常用量为6~10g。

2.炮制

仲景用桃仁有注明“去皮尖”或“熬”用,这大概是为了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今人用桃仁只须捣碎,无须去皮。临床观察:

生桃仁:泻血热、祛瘀滞力强,用于经闭不通,腹部肿块。

炒桃仁:润燥滑肠,通便力强,用于肠燥干结,大便不通。

3.用法

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本经疏证》谓:“凡表证未罢,少腹有故,身中甲错,三者不必比连而见,得其二得用桃仁可也,若三者一件不见,竟用桃仁,则必无之事矣。”《医学入门》还谓:“血燥虚者慎之。”《本草经疏》更详细指出:“凡经闭不通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瘀滞;产后腹痛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留血结块;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秘结,法并忌之。”除此之外,孕妇也宜忌服。

药理研究:

本品主要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等。药理作用主要有扩张血管、镇咳、驱虫、镇静、抗过敏及抑菌等。

临床应用:

1.慢性肝炎

用川桃片(桃仁、川芎、当归各6g)为1日量,每日分3次口服。观察76例,近期治愈率为90%,好转2. 85 %,无效7. 15%。

2.女阴瘙痒

用桃仁20g捣为膏,加雄黄适量(研粉)调成膏状,鸡肝1具切片,将膏药涂鸡肝上,塞入阴道内,每天换1次,7天为1疗程。观察7例,全部治愈。

3.各种眼病

用桃仁II号注射液,每支2ml(相当生药2g)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观察(视乳头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球后视网膜炎等4种眼病)173例,共282只眼。结果总有效率为78.3 %。用上方观察脑血栓形成13例,结果基本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4例。

此外,以桃仁为主治疗肝硬化、腰椎结核、精神病都得取了不同程度疗效。经验还认为桃仁有止咳平喘作用,凡久咳久喘脉沉者,可加用桃仁20粒(15g)有特效。

不良反应:

桃仁亦含有氢氰酸,若大量内服,能麻痹呼吸中枢中毒。因此,不能过量。

参考文献:

孔增科,《实用中药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84;

王宜增,《黑龙江中医药》,1985,(2):53;

石先洲等,《新中医》,1987,(10):32;

王焕奇,《中草药》,1986, (1):9;

俞广声等,《中医杂志》,1986, (1):9;

邵汉龄,《河南中医》,1985,(5):17;

杨培泉,《陕西中医》,1985,(12):538;

梁惠光,《辽宁中医杂志》,1987,(9):35。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