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要注意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是中医里面的一个概念,即在身体虚弱的时候,不可妄用补药。这个虚弱,可能是新患疾病所致,比如患风寒感冒,初愈不可滥用补气要,否则有闭门留寇之患;也有可能是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所致,补药多偏于滋腻,妄用之会给脾胃增加很大负担,导致患者更加不适。

1998 年的夏末,有一位30 出头的银行职员求诊。乍一看,其身材苗条,面容㿠白,像是“黛玉”型的女性。细问之,已住院多时,做过甲亢、心电图、脑电图、CT、胸片及各种血液检查等,所怀疑的结核、甲亢、血液病等,该查的查过,均无阳性结果。最后诊断:神经官能症。建议用中药调理之。

诚然,神经官能症者,即无脏腑实质性病变。详询细诊,确实无实质性的阳性体征,仅是贫血外貌,形体消瘦,面色苍白,食纳量少,二便正常,月经量少,精神疲软,四肢乏力,脉缓弱,舌苔白润。血压低。据此判为气血不足,脾胃不足,肺肾俱虚。

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生黄芪20g,当归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10g,巴戟天10g,杜仲10g,菟丝子10g,炙甘草5g。

用上药进退3 次,服15 剂之多,病人感觉很一般,没有坏的反应,但亦未见显著好转。

当时,我仔细揣测,认定证属虚无疑,用上述归芪益气补血不错,六君调补脾胃理当有效,加巴戟天等补肾,也在情理之中,缘何不效。既然是虚证,为何不胜补?想到此,遂对学生说,这就是“虚不胜补”的典型,应当退回来治,于是开了一张参苓白术散加谷麦芽、鸡内金等消导药,且以小剂量缓缓图治。果然,一星期后复诊,病者感觉精神好转,食纳量增,大有转机,又嘱其再进前方,以图更好的疗效。

后以此“虚不胜补”为题,向学生讲述这一道理。往往在病后体虚,医者病者都急于速补取效,然适得其反。尤如花卉施肥,肥效过高不利花卉速生,退回来施淡肥,事半功倍,方能取效。其理无二致。有时把常理置之不论,一味地追述高效速效,结果可想而之。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