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治愈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严重者引起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无法根治,且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案患者罹患类风关三年,经中药治疗3月全身骨关节疼痛消失,1年半后随访类风关未再复发。

病案分享

曾某某,男,48岁

病史介绍

2017年9月9日初诊

主诉:全身骨关节疼痛三年

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全身骨关节疼痛,2015年8月住院检查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其后一直门诊及住院予中西医治疗未效,现已停服西药。

现全身骨关节疼痛明显,疼痛难以屈伸,行动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怕冷,疲累,口干苦,舌胖大边红苔白厚脉弦无力。

另皮肤起红斑丘疹瘙痒反复1年多,加重2周,现上肢背部多发,肛周潮红瘙痒。曾有痔疮手术切除病史。

诊 断

中医诊断:痹证;湿疮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湿疹

辨证施治

患者全身骨关节疼痛明显,疼痛难以屈伸,行动困难,怕冷,口干苦,疲累,舌胖大边红苔白厚脉弦无力,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少阴合病,方予乌头汤合《千金》三黄汤加减。

方中乌头大辛大热,温散冰伏之寒凝,是止痛之良药,助以麻黄开腠理,散寒湿,黄芪益气扶正以祛邪,白芍“除血痹,破坚积”,缓急止痛,合蜂蜜减乌头燥烈之性。病程日久,非重剂不能起沉疴,加大量独活、细辛深入筋骨关节,疏风散寒除湿,风寒外闭,阳气内郁而生热,加黄芩以清泄内火。再酌加防风、青风藤加强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力。

处方如下:

制川乌20g 麻黄5g 黄芪(北芪)60g 白芍30g 防风30g 青风藤30g 黄芩10g 独活60g 细辛10g 蜂蜜30-50ml,水煎内服,共7剂

外用消炎止痒乳膏 2支,外擦皮肤湿疹处。

复诊

2017年9月16日二诊

药后下肢较前有力,疼痛减轻,但手指腕关节仍疼痛教甚。药已中的,当乘胜追击,前方加人参20g,黄芪增至120g,改麻黄9g,细辛15g,增强扶正祛邪之力,共10剂。

药后疼痛继续减轻,关节松动很多,精神状态好转,以此方加减服至2017年12月09日,或因口干明显加石膏30g,或因肠胃不适,合用小柴胡汤,或因烦躁、瘙痒明显,加龙骨牡蛎各30g。服中药三月已好很多,自诉接近正常,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行走无碍。继予中药巩固两月余,疼痛未再作,关节活动行走均无碍。

随访

2019年5月16日因肛周瘙痒再次就诊,未再诉关节疼痛,三年之疾,已然痊愈。

6病案分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原方组成:麻黄、芍药、黄芪 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蜂蜜二升。历节病即指疼痛遍历关节,是风寒湿三气袭入肌肤,留着关节,以关节疼痛,不可屈伸为主要症状。

《千金》三黄汤由麻黄、黄芪、独活、细辛、黄芩组成,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两方组成均有麻黄、黄芪,均能温阳散寒、扶正补虚、通痹止痛,但乌头汤温阳散寒止痛之力更强,而《千金》三黄汤内有黄芩,兼有清热作用。

本案患者全身骨关节疼痛明显,难以屈伸,结合脉症,正合乌头汤之证。口干苦,舌边红,有寒湿郁久化热之象,故两方合用,方证相应,遂应手而解。

乌头汤辨证要点为关节痛甚,屈伸不利,四肢厥冷者。本方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均有适证使用的机会。

整理: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