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临床实案

新冠病毒蔓延以来,全国各地的中医界同仁积极投入到对抗疫情的战斗当中,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地区中医药抗疫情况及医案,供各位临床中医师参考。

江西省中医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实录

2月5日,江西省中医院刘良徛教授受访介绍江西省首例治愈患者罗某感染病毒的过程,以及罗某在江西省中医院的治疗过程。

罗某,新干县人,于1月19日入住省中医院。1月3日,罗某驾车带岳父到湖北荆州洪湖医院治疗风湿病,期间在洪湖医院附近停留过。回家后的1月8日,罗某出现发热、咳嗽,测体温39 ℃。

对此,患者在新干县当地诊所进行了抗感染治疗后,发热症状稍感缓解。

1月11日,再次出现发热,又到诊所治疗2天后,发热咳嗽未见改善。

1月13日,于新干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院给予头孢唑肟、依替米星抗感染,氨溴索、福多司坦祛痰,苏黄止咳胶囊止咳。由于白细胞偏低,经治疗后,仍反复发热。

1月17日,医院调整了抗生素方案,改用莫西沙星抗感染,口服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毒。此后,他又出现恶心呕吐,反复发热,症状未改善。

1月19日,罗某来到江西省中医院,寻求中医药治疗。

门诊症状:发热,头昏,胸闷,干咳,活动后咳嗽加重,纳差,有饥饿感,食后感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寐差,夜间情绪烦躁,二便可,舌质红,苔白腻,脉数。

入院检查:体温:39.0℃,右肺呼吸音减弱,左上肺可闻及湿啰音。

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每分钟100次,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复查胸部CT,发现肺部感染面积比新干县人民医院CT检查结果面积增大,且见散在多层面外带磨玻璃样改变及初期白细胞降低。

据此,江西省中医院诊断考虑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不排外。

辨证为燥湿相兼,邪入半表半里,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化湿润燥,拟定以小柴胡汤加杏仁汤为主要方剂加减:

醋北柴胡颗粒剂10g、法半夏颗粒剂 10g、人参颗粒剂6g、蜜甘草颗粒剂6g、黄芩颗粒剂10g、生姜颗粒剂10g、大枣颗粒剂10g、桑叶颗粒剂10g、苦杏仁颗粒剂10g、连翘颗粒剂10g、滑石颗粒剂10g、茯苓颗粒剂10g、白豆蔻颗粒剂10g。

西药治疗维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q8h+莫西沙星0.4g、qd+奥司他韦75mgbid抗感染治疗方案,同时给予对症补液治疗。

1月19日罗某晚上体温降至正常。

至1月22日,体温正常,精神好转,无恶心呕吐,进食量较前一天增加,乏力进一步减轻。不过,仍有咳嗽咳痰且不易咳出。

此后的治疗中,医院在1月19的中药方剂基础上,加川贝10g、胆南星10g、全瓜蒌10g、橘红10g,化痰宽胸。

西医治疗方案保持不变。

1月22日晚上8时,经三次送检并请过市省级两级专家会诊,罗某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1月23日10时,罗某转至省级定点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分院集中救治。

转院前,罗某病情稳定,体温36℃,精神较前一天好转,无明显乏力,无恶心呕吐,食欲较前改善。

1月27日,罗某治愈出院,成为江西省最早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四川自贡市确诊病案

患者黄某,女,20岁。

1月20日由武汉回自贡,因“咳嗽、咳痰1周”于1月23日下午至医院就诊,胸部CT显示左肺下叶磨玻璃样渗出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患者入院后,经中医专家会诊,辨证疫病,毒邪犯肺,采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治法,予以麻翘汤加味,并吸氧、抗病毒、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1月28日,该患者咳痰胸闷缓解,出现呕吐、纳差等脾胃不调表现,中医辨证湿邪内蕴、脾胃不调,采用开胃健脾除湿,予以藿朴夏苓汤加减。

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各项检测结果达到出院标准,经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讨论,准予出院。

本文摘自华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