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治疫方略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完整方案

导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沈谦益先生依据传统中医治疫方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药防治疫情方案,已经很多朋友实践受益。这套方案最大的特点是辟瘟、净秽、普济、辨治、急救等各个环节考虑周全,运用时不需严格鉴别,方便每个人使用。现公布于下,愿为传统中医疫情防治尽一份绵薄之力。

传统中医治疫与治病思路是不同的,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略,只是由于近代以后西学东渐,这些概念才开始混乱,现加以疏理。

古人治疫需四管齐下:辟瘟、净秽、普济、辨治。辟瘟即预防,净秽即消毒,普济是广泛施药,辨证即重点治疗。

1、辟瘟,即常人的预防工作,现代医学有口罩等保护手段,传统中医则以佩带香囊等方法实施,芳香辟秽,开窍化浊。使常人最大化地自我保护,防止瘟疫蔓延。

2、净秽,即感染区域的消毒工作,针对丧葬、病家、医院等易感染区域,以专方制剂喷洒、焚化等手段净化环境。防止污染源引起扩散和疫情的再次反扑。

3、普济,即对大量的疑似患者施药,也是重中之重。治疫与治病不同点,也在于此。应将大量疑似病例解决于萌芽,才有精力针对重点病患精细治疗。即重点在治未病,而非等待人群感染而后治已病。瘟疫期间,尤其是疫区,由于医疗条件受限,会有大量疑似患者得不到及时确诊,一部分可能延误治疗,随之而来可能扩大传播。因此需参合五运六气,观察疫病共同特点,总结出万人一方的普济方药,在疫区大量发放。这样既能将早期感染人群有效控制,同时又避免了疑似患者和真正感染病例交叉感染,最大化地控制疫情。

4、辨治,即对疑难或危重病患的精细治疗。在经历了之前三步控制之后,已将大部分疑似和早期确诊病例解决。此时疑难或危重病例会自然凸现出来,于是可以发挥优势资源借助高水平专家予以精细辨证治疗。

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沈谦益先生依据传统中医治疫方略,制定一套完整的中医防治疫情方案,现公之于众。

(一) 辟瘟

避瘟香囊:

甘松10g、苍术10g、山奈10g、大黄10g,檀香10g、菖蒲10g、白芷5g、冰片3g。研末备用。

用法:

1、装香囊佩戴,每只约用药粉20g左右,必要时可将香囊放置口罩内;

2、焚香净室,使气味遍布房间。必要时可以将药粉送服以化湿浊。

3、该方药物以芝麻油浸泡后,火煎,冰片待油冷确后化入。做成辟瘟油,滴鼻。

本药品的基础方源自旧社会民间郎中所用“避瘟散”,为郎中走街串巷、救治瘟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护身药品。该方经沈谦益先生改良,加强了针对时疫的防护作用。该方立意芳香化湿,开窍辟秽,可以有效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

(二) 净秽

净秽散:

巴戟天、赤芍、乌头、官桂、人参、鬼箭羽、桔梗、狼毒、牛膝、远志、茯苓、杜仲。

上十二味生用,等分研末,煎汤备用。

该方如难凑齐,少一至二味亦无妨。

用法:

1、每用12g,以水500ml煎煮,水开后再煎10分钟,凉置,灌装喷壶中,洒净周遭。或者按12g药粉500ml医用酒精比例,浸泡三天后取用,喷洒周围环境。

2、疫区3-7天喷洒一次。非疫区1-2周喷洒一次。

3、刚开始用净秽散,可以加一些水稀释一下,避免净秽力度太大有不舒适的反应。如果稀释喷洒,就要适当增加喷洒次数。

4、注意:净秽散不可入口,只能用于环境处理,身体不要直接接触药物!

该方为古传治疫消杀方,较常规消毒水对时疫针对性更强,且有不破坏菌群环境的优势。单独净秽方就能使地区内人脉证很快变化。

按:避瘟香囊、净秽散设方之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随之出现的焦虑和郁证,选方用药已备解郁安神定志之效,可以有效帮助缓解焦躁情绪,非常适合应用于辅助解决因为封城、隔离和对疫情恐惧等出现的大量民众情绪问题。

(三)普济

普济除疫一线方:

藿香、厚朴、杏仁、茯苓、陈皮、神曲、麦芽、甘草、大腹皮、紫苏、半夏、白芷、桔梗各等份。不发热加草果,发热加石膏(倍量)黄芩。

上为粗末,每用15克,姜三片、枣2枚,水煎服。或者用科学中药颗粒剂,按浓缩比用药。小儿酌减。

煎服说明:

药物粗粉15g,水200毫升(约一纸杯),大火煎至水开后,小火保持水滚2-3分钟,去滓热服。

首次用药,如果症状大幅减轻,4-5小时再用药一次,症状基本消失后,巩固一到两天,每日服用两次药。

如果首次用药症状没有大幅减轻,间隔1.5-2.5小时用药一次。直至减轻后按上法巩固。

如果频服用药24-36小时后,症状仍没有大幅减轻,改用二线方,服用方法同前。

(拓展阅读:《献出中医除疫方,中医智慧护佑中华儿女!》)

普济除疫二线方

圣散子方加味:草豆蔻(炮)40g、猪苓、石菖蒲、高良姜、独活、麻黄、厚朴、藁本、芍药、枳壳、柴胡、泽泻、白术、细辛、防风、藿香、姜半夏各20g、制甘草40g、枯芩20g、茯苓20g、杏仁20g、生石膏60g。上为粗粉,每服15克。

临证要点:舌质不红绛者,用圣散子方。舌质红绛者,重症发热病人可用普济除疫一线方,生石膏3~4倍用量,酌加寒水石常量。服用方法同一线方。

如果频服用药24-36小时后,症状仍没有大幅减轻,请联系当地中医生具体辨治。

(拓展阅读:《普济除疫二线方——兼议圣散子方》)

(四) 辨治

经历了前面三步的控制之后,大部分疑似和早期确诊病例已经解决,小部分疑难或危重病患及时就诊,发挥中医个体性的即时辨证论治优势,予以精细辨证治疗,相信对于有一定水平和经验的中医生来说,临床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是不难治疗的。

附:救急法

正元救急散:

生麻黄、大黄、杏仁、猪牙皂角,各等份,为末。

每服3~5克。凉绿豆汤送下。取汗。

倒地不起,血氧饱和度很低,尚可急救三四。

希望以上中医方案对疫情防治工作有所帮助,祝愿疫情早日控制,中医药发挥应有优势护佑中华儿女。

作者简介

张驰,男,1985年出生,籍贯吉林省长春市,民革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教师,民革党吉林省直中医药支部支委,颐仁青年中医会理事,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联盟理事。

2005年就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同年师承昆仑医宗沈谦益先生,传承孙真人一脉四部九家学术。研究生攻读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王军教授硕士,参研《伤寒论》教法。2013年留校任教。

著有《新刊四海同春疏注》(学苑出版社,2012),《中医五运六气全书》(世界出版集团,2013),《伤寒论钱塘章句疏要》(学苑出版社,2017)。主持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伤寒气化学派理论传承与研究”(2016结题,项目编号:2014-wt2)

自2011年初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传统诊疗中心出诊,临床关注方向:经方的免疫疾病治疗,如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等。临床效果获得患者较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