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副人参败毒散退“冠状病毒”之热

截至2020年2月3日,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已达1.7万余人,痊愈的人数终于超过了死亡人数。大疫来临,首先思考此瘟疫症状及气候特点,我由于多种原因至今未能直接到前线接触病人,但是这给我时间沉下心来仔细思考疾病特点。

抵抗瘟疫中医自古以来多是用全民普适的处方,毕竟病机基本相同。尤其在目前的危局下如何逆转困局呢?西医治疗目前没有明确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张基本营养支持治疗为主,而不是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因为大剂量的长程使用抗生素要么会引起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感染,要么就会引起真菌感染,问题很多很棘手。

在这种形势下,中医药一定是在主战场,而应首先选择中药抗瘟疫。历史上的成功经验都是中药在瘟疫期间保护了我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这次疫情也不例外。

一个普适方的提出必须结合当下的运气特点,今年疫源地在武汉,疫情特点正如我院仝小林院士所提出来的:武汉的瘟疫偏于寒湿疫情,对于寒湿疫情一定以汗法为先。

如何发汗才是最佳方法?很多人会想到麻桂剂,伤寒的各种处方。但本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人参败毒散,为何想到了这个处方呢?第一是来源于古人记载,余霖虽然自创了清瘟败毒饮,但他最为推崇的是这个人参败毒散,称此方为治疗瘟疫的第一方。第二就是临床感觉,感谢我们在一线奋战的边主任,他认真仔细地跟我讲了病情,尤其他那句话给我了很大提醒“病人如百草枯一样,本来还好,慢慢就不行了”,这个是寒湿内陷的典型表现。

另外要感谢园,她读了我那篇"穿梭"(文章链接:从非典到新型肺炎:作为一个亲历的医生,写下了这些故事)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帮助他的邻居,他是住在武昌的一个比较重的“新冠”病人 ,2020年1月22日患者因发热就诊(夫妻同时发病,妻子病情症状较轻),随即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是莫西沙星加激素等,胸部CT完全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

患者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后来情况越来越差,找到我的时候是1月22日,发热9日,退热药用了退,退了又热,体温经常徘徊在38.5℃以上,2月1日最高体温39.1℃,心率101次/分,在吸氧浓度5L/min下指端氧饱和度只有87%(正常人至少在95%以上),自觉腹部发热,一动就咳喘得厉害,夜间有1-2次水样便,起夜4-5次。

根据病情我果断选择了我对此次疫情深思熟虑的处方人参败毒散。方药如下: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5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芎15g、人参15g、茯苓20g、甘草6g、鸡内金20g、海螵蛸20g、薄荷6g、生姜3片,黄芩10g,半夏9g,黄连8g(当地病房没有人参,用了人参叶)。令其频服,3-4次/日。

我预计病人两日左右热势可退,出乎意料的是,半副药下去,病人热退身静。同样给氧条件下,指端氧饱和度可达93%,心率80余次/分。

今日随访,病人自觉舒适大半,血氧饱和度99,即将出院。本来对于西医来讲已入困局的病人就这样走出来了。当然服用此方后最主要的特点是出汗,自然邪随汗出,剩下的就是慢慢调养收功之势了。

人参败毒散一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如余霖所言"治瘟第一方"是治疗各种瘟疫的万能方。辨证施治本是中医之本分。但是值此时疫之期,我不禁思考更有效率和经济的做法。在我们这片大地上,瘟疫每逢战乱、饥荒年间总是出现,死伤无数必然是有的,但是历年历代下来,我们发现古方当中有不少治疗时疫的方子,这提示我们一气一戾总有共性,这个病机认准了,那么大多数人此法此方大概率有效。这时候,不需要多么高明的医生,就可以据此稍作加减甚至无需甲减,每每获效,扶佑众生。

此方我做了加减,但是如果作为普适药物,我建议服用: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5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芎15g、人参15g、茯苓20g、甘草6g、鸡内金20g、 海螵蛸20g、薄荷6g、生姜3片 (本想给大家介绍成药,但是不知为何大陆无人生产,台湾有药,远水难解近渴)。

如果不幸得了此瘟疫,无需惊慌,年龄大于45岁或者体质虚弱者建议大家尽快服用此方。如果你自信身体比较壮实而且没有气短感觉可以服用荆防败毒散,就是上方去掉人参,加荆芥10g、防风10g。如果你想预防可以根据年龄和体质情况选择自己的处方。

我们希望大家尽快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发热,少去医院,容易感染上更多病毒和细菌。如果两日无效,建议大家就近就医或者在网上向我咨询。

“半副药退冠状病毒之热”后续

据目前研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长期寄殖在蝙蝠身上的病毒,对于人体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目前尚不知通过何种途径跑到人的身上来了。

一般来讲,一种对人体来讲非常陌生的病毒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知道很多病毒其实只是在动物间流传或停留,而不会与人发生联系,这次病毒侵入人体,就产生了两种后果:一是病毒直接对人体正常肺组织细胞攻击,二是机体对病毒产生了强烈的反应,调动全身的免疫力量去对抗,也就是炎症风暴,而这个反应很可能是最致命的。

这两种结果就导致肺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主要结果是肺泡膜破裂,大量渗出、溶解,氧气无法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造成缺氧。打个通俗的比方,肺损伤就是肺泡破裂了渗出来好多水分,水分替代了空气,充满了肺泡,这就是胸片上看到的白色阴影。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呼吸支持,缺氧就会累及其他脏器。这样的肺损伤修复是需要非常长时间的,并不能短期痊愈,而且病程结束后,受损伤的肺如何能够恢复到损伤之前的功能状态也是我们团队积极探索实践的一个方向,肺康复项目就是为多种肺疾病恢复功能状态而设立的项目,至今已经快6年了。

大家一定还很记挂我治疗的那个病人的近况,服用人参败毒散后高烧退去,对于患者维持一般情况、改善症状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知道一种新病毒对人体的损伤机制是极其复杂的,西医针对性的治疗办法也需要很长时间研究,鉴于疫情所波及范围极大,已经有很多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这时候我们发现中医退热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古代的医生传授了我们很多方法比如汗吐下清等。这就好比西医的泰诺一样,可以很快把体温退去,但是西药由于作用靶点单一,可能就容易反弹,中药退热由于作用靶点较多,就不容易反弹了。因此中药用对了证,退热效果都会特别好。但是如果肺损伤一旦形成则需要很长时间康复,不仅仅需要度过最危险的炎症风暴期,还要通过肺康复把我们的肺功能恢复到正常。

所以,我用人参败毒散退冠状病毒之热,只是退了病人的体温,帮助病人的血氧在吸氧情况下比以前略有提升,帮助改善了病人缺氧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度过了危险时期。要想真正度过危险期,还需要前线的中西医同道进行其他系统规范的治疗,如西医的呼吸支持,液体支持等,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之一,广安门医院医疗队前方的边主任正在主持运用中医传统功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肺功能,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肺康复。这也是为什么说中西结合才能打赢这次战役。肺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完全发展成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就变得特别棘手。因此最近几年大家把越来越多的研究放在如何预防发展成ARDS而不是治疗。中医药在此领域有非常好的探索研究空间。

大家对于中医理论有如此强烈的兴趣,我想更细致地与大家分享败毒方的理论。根据运气理论,今年冬天偏热,气血不能入肝肾,内经所谓的肾不能封藏,所以肝肾便不足了,那么气血到哪里呢?地域不同,气血所归位置亦不同,比如北地虽今冬不算冷,但也足以让气血归肾,以往寒年,可能会封藏过度;而南地偏热,冬天都可以穿短装,冒汗,便可知在表;中原地区,推测为在中焦脾胃。中焦盛,入春该春温来临,都能感觉到,反而降温了,使本该上、下行的气血,现仍壅滞于中,故发本病。

人参败毒散是来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喻昌推此方为治疫第一方,他认为:“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耳千万亿。”并说:“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医门法律·三气门方》)

清代余思愚就有对疫病的论述阐述了,先以败毒散去其爪牙。此次仅学习了我们古人抗瘟疫的一个治疗方法,所以大家重视莫要恐慌,我们祖传下来的抗瘟疫方法很多很多。有更多患者因为看到我的上篇文章找到我,我也正在积极地进行实践观察与进一步思考,所以这个退热方案仍需更多验证,大家切莫过度解读。

在这个团结一心的抗疫时刻,我们要多寻古人抗瘟疫的成功经验,在临床中摸索尝试。尤其在发病初期,通过汗法散邪外出,防止邪气内陷很可能是此次辨证与抗疫的关键。这就是已病防变的真实应用。正如钟院士所讲,我们中医在这类病人上要发挥更大作用。如果邪气已经内陷则会因不同个体差别,产生各种变证,治疗极其棘手而且代价巨大。希望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早些到来!

本文作者:李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