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散合方治痹症
ZLH,女,48岁,农民,2019年10月17日来诊。
病:双臀部疼痛多年再发渐重2周,连及左后腿疼楚,伴有腰疼,口干,纳差,大便或稀。月经紊乱,或后延,或淋漓难干净。生育6胎均为顺产,既往体健,情绪欠佳易波动,无药物过敏史。舌淡红暗苔薄,脉弦略细略沉,腹肌偏紧,小腿肤色偏暗少泽。
中医诊断:痹症;
经方诊断:调肝散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状态。
拟方:调肝散合柴桂干姜汤。
处方:柴胡根12克、黄芩9克、天花粉12克、煅牡蛎10克、肉桂10克、干姜6克、生甘草6克、当归12克、木瓜12克、川芎10克、姜半夏10克、怀牛膝20克,酸枣仁(打)12克、北细辛3克、石菖蒲3克,7剂,水煎服。
2019年10月24日丈夫代诊,药后臀部腰腿疼痛不适十去其八,体力精神与情绪改善,守方9剂,3、2服法善后巩固。
按:
按
1、 柴胡体质患者;
2、 柴胡体质者时常有口干,纳差,大便稀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状态;
3、 臀部腰腿疼痛不适,情绪欠佳,脉弦细沉,腹肌偏紧,为调肝散证。
调肝散出自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卷十八,原书记载本方主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本人受陈潮祖前贤的影响,临床时常应用本方,并总其方证要点为:晨醒腰痛、起床得减,小便正常、苔白不渴,其病理从伤寒六经来看,当属厥阴,病程延久、寒湿已在血分,故原书提到舌白不渴,本案口干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状态之故。本方证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其人舌质或黯或紫,苔面常润,常伴白带量多、质稀不黄。与柴胡剂常有合方机会,例如本案,对体瘦肌紧或情绪失调者,也可考虑合用四逆散;对体胖松浮者,或精神萎靡者,可合用附子汤。
作者/李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