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药性,非它莫属:甘草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春秋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或去外皮,切片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心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解毒,调和药性。
【应用】
1、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本品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多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药同用,如四君子汤。
2、用于咳嗽气喘。本品能润肺,故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
如配伍麻黄、杏仁即三拗汤,治风寒犯肺之喘咳;上方加生石膏,即麻杏石甘汤,治肺有郁热喘咳。
3、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本品有良好的解毒功效。如配伍桔梗,即桔梗汤;治咽喉肿痛,可配伍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治痈肿疮毒。用治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以及农药中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加强疗效。
4、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
本品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如小建中汤配伍桂枝、芍药、饴糖等,治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配伍芍药,治营血受伤,四肢拘挛作痛,或脚挛急不伸,如芍药甘草汤。
此外,本品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如与附子、干姜同用,能缓和附子、干姜之热,以防伤阴;与石膏、知母同用,能缓和石膏、知母之寒,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同用,能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使泻而不速;
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补药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热药寒药同用,又能起协调作用。
【用量用法】2~10g。清火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每易引起浮肿,使用也当注意。
《神农本草经》中对甘草的认识: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翻译一下就是——
甘草,味甘,性平。主治五脏六腑内的寒热邪气;能够使筋骨坚实,使肌肉增长,气力增加;消除金属器刃之创伤;能解毒。长期服用可使身体轻捷、延年益寿。产于山川、河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