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主症,重视客观体征

辨方证首先应在众多的症状中找出有决定意义的主症。确立主症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主症通常是表现突出而又相对固定的症状

如老年男性患者,烘热感半月余,测体温 36.5℃,平素基础体温为 36℃。 无恶寒,无头痛,无鼻塞,时常咳嗽,不喘,痰多色黄。自觉面部常有烘热感,每日从上午10 时许开始出现,服退热药后渐退。发热时面部红,伴有口黏。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散在的湿啰音。肚脐旁深压有搏动。可知,主症应为定时发热,而非咳嗽,亦非痰多色黄及肺部湿啰音。

2 把综合征看作一个主症

如 42岁妇人主诉烦躁易怒、 面部烘热感、头昏、肩凝、失眠、便秘、夜间盗汗、月经不调、血压升高等。这些属于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应该从宏观的层面来把握,将其视为一个大的症状,而不能以某一具体的局部症状来确立主症。这是以症候群为表现形式的主症。

3 注重特异性表现的症状

诸如“目赤如鸠眼”“叉手自冒心”“起则头眩”“身体魁羸,脚肿如脱”“日晡所潮热”等, 此类特异性症状常是某些方证所独有的表现,其临证意义远高于普通症状。诸如乏力、纳差、心烦、寐不安等,许多疾病都会出现的,这些大路边的症状对于辨方证的意义明显逊色许多。我们的重点是寻找“颜值”高的症状。

主症应从患者主观讲述中寻找,依靠问诊。此外,我们还应重视患者的客观体征,力求从患者身上寻找用方的依据,即要求医生要亲自动手去做细致的体格检查。舌象、脉象及腹诊所见均属于客观体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无法确定该用六君子汤还是茯苓饮时,可依靠触诊患者的上腹部而定。若腹肌无力,轻易触到底部,此时应该选用六君子汤;而上腹部膨满且 有一些抵抗力,则应选用茯苓饮。

又如,烦躁失眠的患者,如脉象沉迟乏力,可考虑茯苓四逆汤;若脉象细数,可考虑酸枣仁 汤;如脉象充实有力,可考虑泻心汤。

患者的陈述可能虚假乃至夸大,但其客观的体征却骗不了医生。因此,临证再忙也应动动手。

本文摘自《十年一觉经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