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综述的样本
关于中医医术专长综述,这个内容除了填表需要,在考核时作自我介绍表述用,其内容包括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适应症或者适用范围、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说明等,以及能够证明医术专长确有疗效的相关资料。建议字数在200至500字之间(各省字数要求不同)。以下我们以某学员准备报考“骨痹病,胸痹心痛病”这一专长的中医医术专长综述内容作为参考样本。
一、总体要求
综述字数约2000字,用A4纸双面打印,最后要有本人签名。
二、基本框架
1.申请人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58岁
身份证号码:220621196xxxxxx
工作单位:儒孝医中医馆
联系电话: 1777xxxxxx
2.医术专长基本情况
擅长以毫针为主辅以中药技术诊治:骨痹病,胸痹心痛病,
病疾病名称:骨痹病,胸痹心痛病,
代码:BNV090,BNX020,
中医药技术名称:(分内服方药、外治技术、内外兼有三类。内服方药要列举具体方剂名称和药物组成,外治技术要具体到某一种外治技术)
- 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本人擅长以毫针为主辅以中药技术诊治骨痹病,胸痹心痛病。
(1)骨痹病:对于骨痹病患者,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骨痹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病因是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衰,气血不足,加之外受寒邪湿气,客于骨髓,发面为痹。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产生本病。
常见证候分类:
(一)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
(二)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
(三)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四)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五)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本人常把骨痹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类治法,轻症则单以家传毫针特效组穴法治疗;重症则以“六经针药平和法”针药并用治疗。
骨痹病常发于颈、肩、背、腰、胯、膝、踝、肘、腕、指端关节。
骨痹病“六经针药平和法”具体治疗方法:
针灸[穴位组方]
一、主穴:提阳穴与(随症选用对症主穴穴位)。
二、辅穴:偏瘫穴,腰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肘痛穴,腕痛穴 ,颈痛穴,肩痛穴,臀痛穴(随症选用对症辅穴穴位)。
三、严重加:腰痛1.2穴,颈痛1.2.3穴,肩痛1.2.3.4.5穴,膝痛1.2.3穴,踝痛1穴,肘痛1穴,腕痛1穴,足痛穴,足麻穴 (随症选用对症辅加穴位)。
四、辅以中药散剂:
(一)对于:肝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
则辅以“特效骨康散1号方”:
印尼产血竭、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土元、厚杜仲(炒断丝)、乳香、没药、净地龙各10g、骨碎补、正品川牛膝各15g、-------等随症加减。研细粉,日服3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服。
(二)对于:湿热阻络证,寒湿痹阻证
则辅以特效骨康散2号方:
胎盘1具、鹿茸片、红参、大三七、血琥珀、血竭、炮甲珠、全蝎、蜈蚣各30g、------等随症加减。研细粉,日服3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服。
方解:
1号方主治:颈、腰、膝、脚部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凝、一切骨与关节因气滞血瘀所致疼痛麻木等症。配合家传针法80%以上最重可一月痊愈。对椎管狭窄、腰椎骶化、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静脉炎、梨状肌损伤、骨折等均有效。
此方与针灸相结合,加入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并加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品而成。曾配合针灸应用过20年以上,经治病例近万,无效者低于6%。,此类病人极多,临床针灸后服用甚效。
2号方主治:风湿,类风湿。 应用经验:本方配合针灸并用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约100例以上,大多数病例10~20天痊愈,最长三个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治愈。
(2)胸痹心痛病:
对于胸痹心痛病患者,中医的辩证论治的原则,胸痹心痛病,又称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常见病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
常见症状:
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等
病因病机:
胸痹心痛的常见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包括寒邪、痰湿、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但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虚证,也可导致心脉不荣,心脉血行不畅。
临床表现:
1.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窜及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延至中指或小指,常兼心悸。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本人常把胸痹心痛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类治法,轻症则单以家传毫针特效组穴法治疗;重症则以“六经针药平和法”针药并用治疗。
胸痹心痛病“六经针药平和法”具体治疗方法:
[穴位组方]
一、主穴:胸痛穴。
二、辅穴:提阳穴,胃痛穴,降压穴,腹痛穴,头痛穴
三、严重加:心痛1.2穴。
四、辅以中药散剂:
心系各期冠心病--两本补元丹(散)
方剂组成:三七,红参,灵脂,琥珀、灵芝孢子粉各100克,全胎盘2具、茸片、炮甲珠、血竭、生水蛭、藏红花、清全虫各50克、蜈蚣50条,…………等随症加减,共研细粉。
服用方法:小量缓补,每服1-1.5g,日服2-3次,一周后渐加至每服3g,日2次于饭前服为好。切忌贪图速效而用大量。
配合针灸治疗服药半月可使心绞痛不再复发,服药百日基本康复。治冠心病百例以上80%以上均愈。两本补元丹有活血化瘀、推陈致新、特别对心脏术后修复脏器创伤有殊效。
方解:久病必损及于脾和肾,则生命根基动摇。万病不治,求之于两本,脾和肾为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 两本固则枝荣,此即本方“两本补元”之义。本方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先天肾气,健脾养胃,补中有通,活血化瘀,流通气血,有推陈致新之功。从而改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健脑益智,延缓衰老,却病延年。
功用:本方补中有通,活血化瘀,流通气血,有推陈致新之功。最早出现的效验为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增强整体功能,使各种症状逐日减轻。随证加味,配合针灸用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兔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针药并用治100余例冠心病、肺心病、皆获良好治疗效果治愈率高。
- 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
本人擅长以毫针为主辅以中药技术诊治骨痹病、胸痹心痛病。
(1)骨痹病:主要治疗中医辨证下的颈、腰、膝、脚部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凝、一切骨与关节因气滞血瘀所致疼痛麻木等症为主。
(2)胸痹心痛病:主要治疗中医辨证下的心脉痹阻,包括寒邪、痰湿、气滞、血瘀等标实证和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虚证,导致的心脉不荣,心脉血行不畅等痛症为主。
- 医术安全性:
本人擅长的毫针针刺技术非常安全,主要以手足肘膝以下穴位
为主,配以局部奇效俞穴(特效穴),并对特定人群和根据患者身体状态有明确要求,如果具有以下情况者,一般本人不进行针刺或慎重针刺。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候,本人不进行立
即针刺。
2)身体瘦弱、气虚极度亏虚的患者,本人会让患者选用平卧
体位,减少手法刺激强度
3)对于怀孕患者,本人会避开腹部、腰骶部的针刺部位并对
三阴交、合谷穴、昆仑穴、至阴穴、肩井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穴位进
行禁针,以防发生意外。
4)若患者为小儿并且囟门未闭合,本人拒绝在头部腧穴进行
针刺;
5)若患者经常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本人不进行针
刺。
6)若患者已被确诊肿瘤或在针刺部位有感染、溃疡、瘢痕者,
本人不进行针刺
对于腧穴下为重要脏腑或器官的部位(肺、肝、眼区、风府、
哑门、夹脊穴等),本人非常慎重针刺的深度与角度,更对提插捻转
等手法要求减少幅度与刺激量,力求避开重要脏器,避免产生不良后
果。
7)对于附于中药散剂运用:“心系各期冠心病--两本补元丹(散)”,“特效骨康散1号方”, “特效骨康散2号方”。从用药成分,用药量以及组方原理即科学又安全,多年来已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没有任何副作用,配合针灸应用已治愈了大量的患者。
- 医术有效性:
从学医至今,不完全统计,本人已经治疗了4000 人次以上各种骨痹病患者,1000 人次以上胸痹心痛病,有效率达到 90%以上。疗效评价标准:患者自诉疼痛缓解,胸部喘气通畅,关节活动轻松即为有效。
- 医术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风险】本人擅长的毫针技术诊治骨痹病,胸痹心痛病,潜在医术风险主要为局部(脊柱)取穴时会存在误伤脊髓情况,譬如针刺颈部,脊背部。腧穴如:风府、及督脉穴时。一般误伤延髓时会出现头痛加剧、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等。
如刺伤脊髓,会出现触电感向肢体末端放射,如果严重会引起暂时性
肢体瘫痪及危及生命。
【防范措施】所以本人对于局部(脊柱部)针刺,特别是在枕骨大孔部位,特别谨慎!患者体位一般采取正坐位头微微向前倾或俯卧位,针刺方向禁止向上斜刺,方向应斜向下颌或鼻尖方向缓慢进针,针刺深度为 0.5-1 寸!不使用提插捣刺手法,以捻转手法为主。对于患者初次就诊,一般要排除其他原因可能引起的骨痛,胸痛(骨结核,骨癌,胸部肿瘤等及其他胸科疾病的疼痛),如果本人诊断自觉不清楚,本人还是会让患者先去上级医院诊断明确后,才采取中医毫针与中药技术进行治疗。在西医诊断明确,明确可治疗后才可接诊,如经治疗病症症状缓解不明显,则建议患者前往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本人在临床运用的针药并用技术是在针灸学,中药学规范范围内进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慎用或禁用。
8.本人对以上填写内容真实性做出承诺,如有虚假,愿意按照《中
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承
担相应后果。
4.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
5.医术安全性
6.医术有效性
7.医术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8.本人对以上填写内容真实性做出承诺,如有虚假,愿意按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承担相应后果。
承诺人签名(按指印):xxx
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