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确有专长,每日学一味中药(黄柏)
黄柏别称黄檗。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黄连别称味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和黄连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之证。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善泻相火、清虚热,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黄连善清心火及中焦湿热,治湿热泻痢、胃热呕吐,热盛火炽、高热烦躁;善泻火解毒疗疮,常治痈疽疔毒诸证。
1、别名
川黄柏、黄檗、元柏、檗木、檗皮
2、产地
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3、性状鉴别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4、用法用量
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5、注意事项
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6、现代研究
黄柏主含小檗碱,并含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白桥楼碱(candicine)、黄柏桐(obacunone)等。
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等生物碱及甾醇、内脂、黏液质等。
黄柏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蝙蝠葛壬碱等生物碱,并含黄柏内酯(Obaculactone)、β-谷甾醇等。另含柠檬苦素、黄柏酮、牛奶树醇等。
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黄柏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黄柏内酯可降低兔血糖。
黄柏制剂对多种细菌、致病性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和阴道滴虫均有抑制作用。
蝙蝠葛壬碱有箭毒样肌松作用。
小檗碱有轻度利胆、降血清胆甾醇、消炎等作用;还报告有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及轻度抗癌、抗放射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