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冒发烧、肺炎咳嗽、 腹痛腹泻的具体用药
1 发烧
01 发热无汗恶寒的(太阳伤寒)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3克。
贴大椎穴+直肠用药+暖脐贴贴神阙穴+艾灸(神阙穴)
02 发热有汗恶风的(太阳中风)
——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
贴大椎穴+直肠用药+暖脐贴贴神阙穴+艾灸(神阙穴)
03 高热不退
(太阳温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1)立夏后,立秋前: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90克,知母30克,山药30克,炙甘草9克,人参10克。
直肠+清热贴贴敷(神阙+双涌泉)
——(2)立夏前,立秋后:
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石膏30克。
直肠+清热贴(神阙+双涌泉)
——(3)大便干结便秘的:
调胃承气汤:大黄9克,芒硝10克,炙甘草6克。
直肠+清热贴(神阙)
04 胃肠型感冒(发热伴呕吐腹泻)
——寒泻(水样便):
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10克。
直肠用药+暖脐贴贴敷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艾灸
——热泻(臭秽便):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24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
(直肠)+清热贴(神阙)
2 肺炎咳嗽
01 表证不解伴咳嗽(恶寒咳嗽)
——无汗发热恶寒而咳喘: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3克。
直肠+暖脐贴贴神阙+艾灸
——自汗出发热恶寒伴咳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厚朴6克,杏仁10克。
直肠+ 暖脐贴贴神阙+艾灸
02 发热、汗出而喘(不恶寒反恶热)
——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石膏30克。
直肠+贴敷大椎、膻中
——舌红苔白厚或黄厚、草莓舌。
03 痰多湿啰音满布、白痰、清涕多
——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9克,白芍10克,细辛3克,干姜9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
直肠用药+麻黄汤贴大椎+暖脐贴贴神阙+艾灸神阙穴
——舌淡苔白,水滑。
04 表证已解,夜间剧烈咳嗽
(进食生冷所致之寒咳)
(1)——理中汤(人参汤):人参10克,干姜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
直肠用药+暖脐贴贴神阙+艾灸神阙穴
——大人可以喝姜汤或理中汤温中散寒以止咳
(2)——病程长,几天或十几天,已无表证,夜间剧烈咳嗽的,多由进食生冷食物后热化引起之内热咳嗽,西医诊断多为支原体肺炎,用阿奇霉素或者罗红霉素治疗的!
——贝母粉梨膏:贝母粉10克,梨半个,冰糖两块。
——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羚贝止咳糖浆等。
3 腹泻
1.寒泻:暖脐贴贴神阙+艾灸+直肠用药(理中汤+654—2)
2.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直肠用药+清热贴贴神阙。
3.伤食贴:暖脐贴贴神阙+禁饮食。
4.久治不愈腹泻:泽泻直肠+654—2+暖脐贴贴神阙。
4 腹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
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一般不呕吐,不腹泻,可自行缓解,进食生冷或辛辣诱发。
——暖脐贴贴敷神阙穴+关元穴+艾灸
5 附:药物处方及剂量参考
(中药免煎颗粒)(五周岁)
一、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3克。
二、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
三、白虎加人参汤:石膏90克,知母30克,山药30克,炙甘草9克,人参10克。
四、调胃承气汤:大黄9克,芒硝10克,炙甘草6克。
五、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厚朴6克,杏仁10克。
六、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石膏30克。
七、理中汤(人参汤):人参10克,干姜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干姜可以用川椒代替)。
八、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9克,白芍10克,细辛3克,干姜9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
九、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10克。
十、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24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
6 附:中药贴敷剂量
一、暖脐贴:丁香100克,肉桂100克,吴茱萸200克,白胡椒200克,混合打粉,每取1-3克,姜汁调。
——风寒感冒(太阳伤寒、中风)+寒泻、寒咳。
二、清热贴:大黄100克,芒硝100克,石膏100克,打粉,每取1—3克,贴于神阙穴或双涌泉穴。
——流感发热、热泻、手足口病、咽峡炎。
——热泻去石膏。
三、泽泻散:泽泻打粉,每取10克,加“盐酸山茛菪碱针”(654-2)3毫克(每支5毫克)。
——直肠用药
四、贴敷用药,用上列贴敷方的,每取3克(1-3克),姜汁调(寒证)+水调(热证)。
——发热的,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不能用654-2针!
作者:李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