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金匮哕:22)橘皮汤方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功效配伍】

橘皮汤通阳和胃。方中橘皮理气和胃通阳;生姜温胃散寒,止呕哕。二味相配通阳散寒和胃。方后指出服药下咽即愈”,乃病程短暂,病情较轻,易于治疗。上二味药,水煮,去滓,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

橘皮汤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本证为胃寒气逆,阳气遏郁。寒邪袭胃,胃失和降,逆气上冲,则干呕而哕;寒邪遏郁脾胃阳气,其气不能达于四末,故手足厥冷。此厥逆病程短暂,病情轻浅,与四逆汤厥逆有别。干呕是胃失和降,其浊气径直上逆;而哕逆之气是吸极而后突然向上冲逆,胃与膈均参与此过程。治宜行气通阳,和胃降逆止哕,方用橘皮汤。

【用方思路】

哕逆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逆气上冲喉间,连续不断地发出呃呃作响。哕逆病变,主要在胃膈,涉及胸膈。凡呃声高亢而短促,响亦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多属虚寒。平常突然出现打呃,多为食后偶触风寒,或因咽食急促所致,不属病态。橘皮汤治胃寒哕逆,临证宜用大剂量橘皮、生姜,也可加木香、半夏、代赭石以行气降下。临床用本方治疗膈肌痉挛、妊娠呕吐等病。

【临床应用与医案】

1.水饮上逆1972年秋,某日黄昏后,余自觉有气从胃部上冲,欲呕而不得,欲呃而不能,四肢微冷,病苦难以名状。窃思此乃水饮停于中脘,阻碍气机,欲升不得,欲降不能,阳气不达于四肢之故。遂搜寻橘皮、生姜二物,各取6g许,煎汤温服。药汤下咽须曳,诸症即愈,与数分钟前判若二人,真简便良方也。(连建伟医案)。

按本案为饮停中脘,气机阻塞而致水气上逆,故投以橘皮汤,以橘皮降逆气,生姜散水饮,气降水消,诸症自愈。[何任,张志民,连建伟.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8-319]。

2.颅脑术后顽固呃逆姜氏以针灸配合本方治疗颅脑术后呃逆4例,1例2天后呃逆停止,3例3天后呃逆停止,未复发。[姜明旭,赵霞.针刺配合橘皮汤治愈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48]。

【临证提要】

本方为胃寒气逆的呃逆而设,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等属本方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