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男性不育两则医案
案1
吴某,男,34岁,2011年7月13日初诊。
结婚3年,夫妻同居,未避孕,但一直未孕。目前诉腰酸,尿分叉,性功能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2/HP,卵磷脂小体(+~++),精液R活率38.28%,a级0,b级为11.09。患者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故性功能下降,气不足推动无力,则尿分叉。肾阳不足,阴寒内生,腰为肾之府,寒气困腰,则腰酸。脉沉细亦为肾阳不足。
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弱精症。辨证属肾阳虚弱,兼湿热下注。治以温肾壮阳,益精助育,佐以清利湿热。
处方: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淫羊藿20g,露蜂房10g,巴戟天15g,紫花地丁15g,车前草15g。15剂,水煎服。
2011年7月29日二诊:服上药后性功能稍有提高,尿分叉现象依旧,饮食睡眠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熟地黄15g,当归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山茱萸10g,怀山药15g,沙苑子15g,黄芪2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巴戟天20g,车前草10g,甘草5g,小茴香10g。15剂,水煎服。
2011年8月26日三诊:复查精液常规多项指标均正常,苔薄白,脉沉细。处方:黄芪20g,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10g,杜仲20g,巴戟天10g,枸杞子15g,小茴香5g,山茱萸10g,女贞子15g。15剂,水煎服。
2011年9月16日四诊:自觉情况好,性功能提高,排尿好,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0~2/HP,卵磷脂小体(++~+++)。苔白,脉沉缓。拟原方加减再进20剂。处方:黄芪20g,党参10g,茯苓10g,锁阳10g,白术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当归10g,菟丝子20g,山茱萸10g,生地黄10g,白芍10g,小茴香6g,杜仲20g,甘草5g,五味子5g。15剂,水煎服。
按:《素问·六节藏象论》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载:“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本案患者不育,西医诊断为精子活力低下症、慢性前列腺炎。系由慢性前列腺炎病久所致不育。中医学认为久病及肾,命火衰微,精宫失却温养可致精子活力下降,使女方无法受孕。辨证当属肾阳虚弱夹湿热,肾阳虚弱,精冷而薄,取赞育丹温肾壮阳益精助育方中少佐紫花地丁、车前草清利湿热,补中有清。如此,精子活动率增强方能有子。
案2
贺某,男,34岁,2018年7月6日初诊。
夫妻结婚1年余,同居,未避孕,女方一直未孕。在外院查精液常规:液化时间30分钟,前向运动(PR)24.5%,非前向运动(NP)6.2%,总活率为30.7%。目前时常右耳耳鸣,下身畏寒,精液呈果冻状,房事时间稍短,早泄,体型偏胖,一般情况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中医诊断:不育,肾阳虚、肾精不足证。治以温肾壮阳,填精益髓。
处方:肉苁蓉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党参10g,杜仲20g,茯苓15g,菟丝子10g,沙苑子10g,淫羊藿20g,巴戟天10g,女贞子15g,甘草6g,枸杞子10g,白术10g,山楂10g,六神曲6g。30剂,水煎服,嘱1个月后复查精液。
2018年8月7日二诊,服上药后,耳鸣消失,精液外观形态正常,仍有轻度早泄,未诉特殊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精液常规检查:精液样本量2.3mL,液化时间30分钟完全液化,活动率a级26%,b 级30%,总活率63.5%,精液质量基本达标。原方加减,继服以巩固疗效,处方: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党参10g,五味子1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茯苓15g,菟丝子10g,沙苑子10g,淫羊藿20g,巴戟天10g,金樱子30g,芡实20g,甘草6g,枸杞子10g,白术10g,山楂10g,六神曲6g。15剂,水煎服。
1个月后告知女方已怀孕。
按:《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肾虚是男性不育症的病理基础,补肾从古至今都是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重要方法。本案患者以肾精不足、精气清冷之下身畏冷、精液呈果冻状、脉沉缓、精子活率低见症,又有早泄之症,因而婚后1年余未孕。治当补虚填精。方中以熟地黄为君药,继用茯苓、白术、党参补脾益气,培补后天,加入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以温肾壮阳,再加入枸杞子、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沙苑子以滋阴补肾固精,金樱子、芡实、煅龙骨、煅牡蛎益肾固精,收敛固涩,加入山楂、六神曲健脾消食寓有降脂减肥之义。全方阴阳同治,补阳为主,加入补阴药,阴中求阳,补肾强精,故能有子。
作者:何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