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也要看体质
康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各种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使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的综合性学科。
不同体质的个体其阴阳、气血的多寡不同,因此选择不同的康复方案时要考虑到康复者具体的身体状态。
中医康复调体,重在采用传统康复方法,对偏颇体质或疾病患者进行体质调整,达到防病治病和调体的作用。
中医体质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康复亦应辨“体”康复,即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辨明病者的阴阳寒热虚实,辨清病者的体质状态而施以不同的康复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辨体康复方法。
##饮食辨体康复法
饮食辨体康复法,是指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品种,或药食相配,以调节饮食的质量,促使人体疾病康复的方法,也称食疗。
运用饮食康复法,一是要注意辨证进食。
根据病人的体质、平日饮食的喜恶及病情证候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配膳,利用食物的不同属性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
在饮食康复法中,阳虚之体则应配食一些温性之物,少施苦寒之药,而阴虚之体则应配一些滋阴清热之品。
气虚者可服茯苓饼,血虚者可服红枣桂圆汤,阴虚者可服枸杞子饮,阳虚者可服鹿茸酒等。
二是要重视饮食禁忌。
如疾病初愈,身体虚弱,或久病缠身,元气匮乏,饮食应以清淡调养为要。
热体热病需忌辛辣煎炸,寒体寒病需忌生冷瓜果,疮疡肿毒忌羊肉、蟹、虾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药物辨体康复法
药物辨体康复法,是指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运用药物进行调理,以减轻或消除病残病人功能障碍的方法。
康复病人大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故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是药物康复法的基本原则。
扶正包括滋阴、温阳、补气、养血等,治疗时又要详辨虚在何脏何腑而分别治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根,且久病及肾,故扶正应重在调养脾肾。
祛邪当根据邪气的性质和引起的病理变化的不同,而分别予以调畅气机、化痰蠲饮、活血化瘀等方法。
##针灸推拿辨体康复法
针灸推拿辨体康复法是指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运用针刺、艾灸、推拿等方法来刺激病人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激发、疏通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方法。
因为个体间存在着差异,而每种康复疗法又都有其自身的主治范围和功效特点。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如对木形之人,其劳心,多忧于事。因此要多注意情感上的疏导,使肝气条达,疏泄有权,用药多从足厥阴肝经入手,这种人能春夏,不能秋冬,因此要针对木形人这种特点而采用有益于其身体健康的康复方案。
推拿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调整阴阳的作用,可增强体质,消除疲劳,延缓衰老。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虚弱体质尤为适宜,多用于伤残、病残等损伤性疾患。
推拿手法有强刺激和弱刺激之分。如为老弱虚损、小儿疾病或体质虚弱者,应用力轻、缓,时间稍短;若是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等,应用力重、强,时间较长。
##气功辨体康复法
气功辨体康复法是指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从而增强体质,协调脏腑功能,使体内气血阴阳复归平衡的方法。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包括动功和静功。
动功,指练功时形体要做各种动作进行锻炼,如大雁功、鹤翔桩等;
静功,指练功时或坐,或站,或卧而形体不动,如放松功、站桩功、内养功等。
静功运动量较小,多适宜于阴虚质;动功运动量较大,多适宜于阳虚质。
##自然辨体康复法
自然辨体康复法亦称环境康复法,是指根据病人的体质特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有利因素,以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康复的一类方法。
常见的自然康复法有泉水疗法、日光疗法、热砂疗法、泥土疗法等。
泉水疗法是饮用泉水或外浴泉水以康复疾病的方法。
其中泉水冷饮法有滋阴、解毒、通淋、通便等作用,适用于痰湿质、湿热质等;
泉水热饮法有温阳、解郁等作用,宜用于阳虚质、寒湿质等。
温泉浴不仅可温经通络、调畅气血、祛寒舒筋,还可解毒消肿、杀虫止痒,适用于各种体质类型。
日光疗法是根据日光的生物效应原理,科学地利用日光的照射,以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也称日光浴。日光照射可温壮体内阳气,增强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同时还可振奋精神,使人心情舒畅,消除抑郁,适宜于阳虚质、气虚质等。
热砂疗法是用砂粒盖埋身体,利用砂的温热和按摩作用来促进病体康复的方法,简称“砂疗”。此法的作用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适宜于瘀血质、寒湿质、阳虚质等病人的康复。
泥土疗法是使用天然泥土外敷身体,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简称“泥疗”。泥疗多采用矿泉泥、海泥、湖泥等,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等功效,适用于寒湿质、阳虚质、气虚质等病人的康复。
此外,还有怡情辨体康复法、运动辨体康复法、自然辨体康复法等,当然在制定康复方案时,还要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宗教、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其目的都在于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使之在身体上、精神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健康恢复。
作者: 孙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