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是怎么一个过程
中医师承是中医教育的特色,它是目前中医传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医文化传承最直接的方式。自师承教育政策开放以来,师承教育模式一直伴随着中医的发展。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师承教育。中医师承是中医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方式,这是因为师承教育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中医本身就是一个人文色彩浓厚、专业性强、流派繁多的学科,需要医者穷尽一生去研究它,而在师承教育里,老师可以将其最精通、最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分享给学生,以“师带徒”的模式让中医文化得到传承。
不论是传统院校还是师承教育,从未超越师带徒这个规范,不同的是,师承教育中的师徒关系更加亲密一些,在传统院校,往往一个老师带一整个班级,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这样的方式与师承教育相比,差了一大截。师承教育的关键在于精神传承,“得先师真传,续贤者余脉”。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越了亲情,这才叫做师承。
##“适合人群”
1.学历资质低:低学历,或者非医学专业者,无法报考执业医师的人员;
2.基层人员:从事基层医疗工作,但没有取得合法医疗资质的人员;
3.中医爱好: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将来要成为中医工作者;
4.转行人员:从事西医,或其他医疗行业,想要转行做中医的工作者。
##“学习任务”
师承教育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学员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25个学时,三年不少于1000学时。
2.跟师期间,学员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每年100个;
3.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理论学习记录不少于每年50篇。
4.每年度参加指定的不少于20学时的集中培训记录)及法律法规培训记录。
5.理论学习采取自学研修与指导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专科经典。